肤冷,言不独手足,以见阳气内陷也。弦者饮也,迟者寒也。
盖初起无头痛诸表证也,此头痛是二、三日后呕咳而厥所致,非因头痛致呕咳而厥也。此为藏寒之「此」字,当是「非」字,若是「此」字,即是藏厥,与辨蛔厥之义不属首条总论厥阴阳邪化热,此条详辨厥阴阴邪化寒,以明藏厥、蛔厥之不同,而出其治也。
舌上胎,则膈热甚,故涌以栀子鼓而微去其膈热,斯治太阳而无碍阳明矣。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,有阴无阳也。
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,两解太阳、阳明之邪也。青黄,脾受克贼之色。
外证虽在,而病机已见于里,故方以柴胡冠桂枝之上,为双解两阳之轻剂也。 故利水之法,于太阳用五芩者,以太阳职司寒水,故加桂以温之,是暖肾以行水也;于阳明、少阴用猪苓者,以二经两关津液,特用阿胶、滑石以润之,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。
脉虽沉紧,不得为少阳病,所以然者,阴不得有汗,今头汗出,故知非少阴也,可与小柴胡汤,设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。以风火俱阳,故曰两阳熏灼;热蒸血瘀达于肌表,故其身发黄也。